2012年9月17日 星期一


中國漢式家具的精準工法

(轉貼自 自然禪養生館 樂多日誌 部落格)

collect_chair.jpg這篇是我在新加坡網路雜誌的文稿!感謝對方的邀稿~

很多人談到中國風,一定會有景泰藍、玉雕、明式家具、窗花或雷紋、如意紋…等印象在腦中打轉,但往往忽略了隱藏在製作程序上的中國傳統工法。

敝人有幸認識了在台灣三義鄉的古董家具收藏與創作、維修之國寶—陳南鄉老師傅,方知中國傳統家具製法,對人體自然、造型純樸又堅固。雖歷經百年歷史,在整修過程中仍不易拆解,亦見漆色仍在,完全顯露出漢式(明式)家具製作技術的高超!
現今的時尚家俱製做上除了造型經過一番設計,也可能會融入許多的中國風圖騰,但大多均不會脫離鐵釘、膠水,或以合板、塑膠製作完成,往往甲醛含量的高低不是我們一般人所能理解的,也因此這些黏合劑對人體過敏、甚或是否致癌等問題一直爭議不斷。

而傳統工法在傢俱製造上,老師傅們僅憑榫卯的結合,不需鐵釘、且不用任何膠的使用,就能將整個傢俱製作到無蟲啃食、堅固耐用的境界。這也是至今我們仍能看到古代傢俱留傳至今的原因!

根據陳南鄉老師傅的解說,中國漢式(明式)家具,先民在木頭選材上即已盡量避開未來會腐朽與蟻啃的因素;老師傅查詢相關文獻與探訪林場伐木事業前輩所得之說法得知,「立春」之後至「立秋」之前,此段時間不宜砍伐樹木來作任何家俱或建造房屋,文獻記載:『東風解凍,蟄蟲始振……蟄蟲咸俯,萬物收斂,於時為秋』!而台灣本土出產之不易腐朽且具抗蟻啃食的木材,則為梢楠木,老師傅常聞前輩言:『千年茄苳、萬年梢楠』,且在他自己收藏的古董家具中,超過百年製造之家俱,除梢楠木製造不易腐朽外,其他木材大多腐朽非常嚴重。
再根據前輩所言,早期家俱製作,主人須要提前預備木材,且木材必須貯存幾年甚至幾十年( 為現代乾燥過程 ),等到要娶媳、嫁女、遷新居等,才聘請工匠師到家中製作所需家俱,而不論何種家俱,基本結構幾乎都是用「透榫」、「勾鬪榫」、「三角榫」組合製造來達成堅固耐用。

看著陳老師傅用百年前延傳的工法創作出來的椅、床、櫥、櫃….等中國傳統家具,不禁讚嘆這才是真正從內至外,徹底融入了中國風元素的”古典”家具。

附圖為陳南鄉先生創作的作品